三百七十五 角力(1/3)

作品:《血沃轩辕

对于爱新觉罗#8226;济尔哈朗,这位和硕庄亲王爱新觉罗#8226;舒尔哈齐第六子来说,他从青年时代起就追随努尔哈赤南征北讨,因军功受封为和硕贝勒。是努尔哈赤时期共柄国政的八大和硕贝勒之一,也是皇太极时代四大亲王之一!

在皇太极死后,他与多尔衮一起成为了清朝的摄政王之一。

他尽心尽力辅助着多尔衮,一同处理朝政。福临即位时,济尔哈朗四十五岁,多尔衮三十二岁,济尔哈朗年长十三岁,两人同为辅政王。尽管拥有崇高的军功、威望和地位,但可能受父亲舒尔哈齐与哥哥阿敏命运的影响,济尔哈朗为人很是低调。

因此,福临继位以后,他主动要求将自己排在多尔衮前面的名次放到多尔衮之下,并要求诸王大臣商讨国事时,只报告多尔衮即可,不必报告自己。他谕令部院各官,以后有事先启知睿亲王,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后头。从此,多尔衮排名在前。

济尔哈朗能力固然有限,但办起事来一向兢兢业业。担任辅政王后,他在盛京尽心辅佐幼帝,多尔衮则率领大军攻明,直到山海关战败为止。山海关之败后,为了安顿民心,并且拉拢济尔哈朗,多尔衮随后便代福临封济尔哈朗为信义辅政叔王。多尔衮为人专擅,权力欲极强。济尔哈朗却一事当前,首先考虑如何明哲保身。这种性情地差异,决定了济尔哈朗在处理与多尔衮的关系时,总是一味退让,心甘情愿的甘居下风。

在被封为信义辅政叔王之后,他从中看出了多尔衮因为山海关之败而对自己产生的戒心。为最大程度地保住自己。他上书满清朝廷言道:

虽然山海关清军战败,但却将国内的形式稳定住,将明军抵挡在了满清境外。而这一切都是由于蒙受皇叔父摄政王的福泽,考虑到摄政王素有风疾,跪拜不便。请求在皇上面前免于跪拜。对于这样地请求,多尔衮恬然受之。

而在这个时候,盛京复杂多变的局势,一触即发的内乱,也让这位信义辅政叔王嗅到了其中巨大的危险。一方面济尔哈朗对大清是忠心耿耿的,他不愿意看到这样地事情发生。

而在另外一个方面。他非常害怕牵扯到两白旗和两黄旗之间的争斗当中。明哲保身是他一贯的人生哲学。但是,面对两方的极力拉拢和诱惑,他又怎能真置身于世外?

他曾经对自己的亲信泰木太固忧心忡忡地说过:

“当年我等追随太祖、先帝用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皆在于我满人上下一心,三军用命。而现在却仅仅因为一次战斗的失败,朝野上下钩心斗角。都想着要置对方于死地。我看这样下去不用明朝人打来,我们自己已经能把自己搞乱。搞死了。

摄政王会用兵,能用兵,但为人却太刚愎自用,听不得意见,视两黄旗为水火不容之敌。非要除之而后心快。反观索尼这些人也是如此。索尼称病不肯上朝。就是在那提防着多尔衮加害他。哎,再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啊……”

泰木太固也同样担心地说道:“七日后便是太后寿诞。摄政王言为振奋我满人士气,要在宫中大摆放宴席,他邀请了各旗旗主,索尼也在邀请地行列之中。我看,索尼没有借口不能来,到了那一天便是双方摊牌的时候了。”

“太后妇人,皇帝幼小,其都无法脱离摄政王的摆布。我虽然一力奉承于多尔衮,可,可早晚有一天我也会成为他的眼中钉,肉中刺……”济尔哈朗苦笑着说道。

“王爷何不联络索尼等人,以求自保之策?”泰木太固以言语试之道。

济尔哈朗摇了摇头:“前几日,索尼派来的那个叫阿克顿的也曾经来找过我,但却被我拒绝了。我还是那个意思,能避免的就尽量避免,实在避免不了的想着办法也要避免。其他人可以为了权利大肆争夺,可是我却不行啊……”

他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血沃轩辕 最新章节三百七十五 角力,网址:https://www.6s6s.net/97229/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