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王府夜谈(上)(1/2)

作品:《季汉长存

中原战场如火如荼之时,雒阳城中也是暗流涌动。随着官制改革的进程推进,哪怕是蕞尔小吏,也都知晓了这即将发生的大变动,对于关乎他们生计和前程的改革,自然万分关切。

再加上有人在暗地里进行煽动,整个雒阳城都呈现出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作为雒阳两大核心之一的魏王府自然是风暴的中心,但正如龙卷风的中心没有风,魏王府内似乎并没有被影响到,刘备依然是有条不紊的处理着各项公务,大半精力似乎都放在了关注幽州乌桓的异动上。

很多人都想知道刘备的想法,再根据这位当朝第一人的决定,来调整自己的计划和安排。这之中不乏一些久居高位的朝廷宿老、士林领袖,荀彧纵然官居尚书令,家世高隆,但面对这些人的联合请求,他也不得不登门拜访刘备,替这些人探探口风。

魏王府对于荀彧来说并不是什么龙潭虎穴,且不说他本就是刘备一系的重臣,只说作为尚书令处理日常政务,荀彧就经常需要登门打搅。或许是为了避忌居宫中控制天子的流言蜚语,刘备很少前往尚书台与尚书们共论政务,荀彧只能经常将尚书台的决议以及一些重大难决事项带给刘备进行审批。

长久下来,守门的侍卫对这位尚书令也是极其眼熟,加上刘备的吩咐,荀彧有着不经通禀径直入内的权利,这也是朝中老臣们拜托他来探路的原因之一。

多次登门,荀彧也很了解刘备的习惯,此时刚到戌时,刘备应该还在处理政务,毕竟尚书们难以决定的事项,大多都是关系重大之事,刘备往往需要数日沉思才能做出决定,尤其是李澈、荀攸都不在身边的时候,刘备对自己的决定更加谨慎。

如今已经快入秋了,戌时的天色略显昏暗,荀彧远远看去,政事堂中已经点燃了灯火,走的近些,隐隐能看到两道人影,刘备似乎正在和人议事。

今日前来并非公事,荀彧也无意仗着自己的权势插入进去,当即准备让侍卫带他去来客等候的屋子里坐上一会儿。

话未出口,便看见两人起身往外走来,六目相对,荀彧不由得一愣。刘备身边的是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鹤发童颜,身材高大,面带微笑,与刘备交谈时虽然带有几分恭敬,却不至谄媚,仅此一点,在荀彧看来便胜过雒阳九成九的官僚。

“下官参见大王,见过前辈。”心中思绪百转,荀彧的礼数却没有落下,虽不认识此人,但看相貌想必也是前辈大儒,称一声前辈不为过。

“原来是文若登门,恰好认识一下高人,这位是北海的郑康成先生。”

哪怕猜到此人是前辈大儒,心里有所准备,荀彧还是不由得一惊。郑玄是当世儒学的丰碑,与一般的大儒不可同日而语,他年纪尚幼,未曾见过这位当世儒宗,但也久闻其名,不想能在今日见到。

“末学后进,颍川荀彧字文若,见过康成先生。”

郑玄也是郑重回礼:“北海郑玄,字康成,久闻荀令君大名,幸得一见。”

礼毕,郑玄恢复笑意,抚须道:“当年慈明公也算有几面之缘,更是久闻神君大名,能见荀氏有令君这般的人才后继,老朽也是不胜欣喜。”

荀彧谦逊道:“晚辈才疏学浅,尚有需精进之处,不敢当先生这般盛赞。”

“君子如玉,仅此一点,便不逊于慈明公。令君还是莫要过谦,老朽从明日开始便要与令君共事,若一直这般,未免拘谨。”

荀彧一怔,若非郑玄提起,他险些忘了面前这位其实也是尚书台的尚书之一。只是由于教化曹新设,泰半事务都是在冀州试点,郑玄也一直呆在冀州,未曾随刘备入雒。

今日在此见到,想必是为了选官制度的全面改革,刘备把他请回来坐镇,以此堵住一些冥顽不化之人。

“能与先生共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季汉长存 最新章节第五百七十一章 王府夜谈(上),网址:https://www.6s6s.net/75585/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