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2/3)

作品:《繁花浮生乱

愤滔天,大殷国内连年发生流民叛乱,屡镇不止。

在这个世道,每个人生下来就有他固定的阶级与命运,不得撼动,可数百年前陈胜吴广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震撼了多少沉睡迷茫的灵魂,激起了多少底层人民的同仇敌忾,这句话随着历史长河的流逝也刻在每个人的骨血里,便是不敢说出口,也会有人偷偷在心里对苍天责问。

向苍天询问的不止是平民,也有贵族←们自小享受锦衣玉食,却看到外面的世界平民流殍千里,尸臭于街,同样是人类,却有两种天地之别的差遇,一种人生在天堂,一种人活在地狱,他们也会在心里问天,并且在心里涌起深深的恐惧……若是自己也是生为被残酷剥削的平民,该如何面对这般地狱生活的恐惧……

这种恐惧往往转换成两种不同面对方式,一种就像刘三郎这样,强烈严格地拥护自己的阶级利益,并对低于自己阶级的庶族残忍剥削,与广大权势阶级团结成强大的利益集团,拼命努力不许寒门势力撼动一分一毫。

另一种用悲悯同情的目光看见平民奴隶的悲惨生活,却是无能为力,也清楚这并不是个人的努力与智慧可以撼动改变社会阶层分化,于是隐遁山林,每日醉生梦死,草居耕读,做个寒衣隐士,不问外间世事。比如以前的“竹林七贤”

而今日晏夕当着所有世家庶族的面,说了这番话,晏夕是世族并且是千年世家,他们家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很深远且重大的意义,今日之言是否是说,只要有德才者,无论门阀贵贱,都可以成为他晏家的座上宾,门下客?

这话只要一传出去,晏夕必会被天下士子传颂,晏家的好名声必会美名远播,成了无上升渠道的人杰英雄心中投奔首选,天下人心俯手可得,怪不得前世里各大世家在战乱中分崩离析,流离失所,独晏家依旧屹立不摇,稳稳镇守着幽州漠原,无人敢撼。

而且晏夕这句话也并没有触及世族门阀的敏感神经,他说的是“德才”皆备都可入,无德辱人者离开,似乎一切都只是针对今天这个雅集,且言论中没有丝毫错处可以使人辩驳,并没有对世族庶民表示明确同等视之的态度,让人无从反对。

姬梵坐在帐中,心中情绪千般翻涌,她总有一种感觉,晏夕这样的表态,并不是临时突发的一次表态,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次谋而后定的向天下英才的一番许诺与招揽□至这次与姬光主动邀请晏夕的共同办集,都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这也是否说明了,晏家,已对殷国数年后的战乱覆国有了某种预判,此时正是他们的布局的时刻?光想到这里姬梵都感觉到不寒而栗,晏氏,竟是如此深不可测……

千年晏氏,不愧是千年晏氏。

而身旁的独孤端岚却是没有如姬梵这般思绪飘远,而是饶有兴致地听着苏柳与几位儒教名士的舌战论道。

苏柳此时将众儒驳得哑口无言,大汗淋漓的道论,正是他日后名传天下的“天道三篇”

儒者说世人应该遵循周礼,缚行修性。

可苏柳驳斥:时人应该越名教而任自然,循天而行而非礼,与天人合一,天道之初,未有礼而有天,是天生而人非是礼生予人,儒者尚言尊父母之训,祖宗之法,始源祖宗皆是天赐之生,怎么可以不尊天地反尊地位不如天地的孔孟之礼,这就是本末倒置的无道。

儒者言,仁者为道,天道无声,人怎么可能无一种定语去学习天道。

苏柳又驳道:天道如何无声,天旱地干,天下雨露,泽润万物,地上长出植物种子供人们繁衍生息,天下万物皆为天养,便为天道,大道无声,但每个人都受其恩惠,比起倡仁尊礼的儒家,了解并研究天地之道才应该是人们应该追寻正道。

儒者言:儒有大圣人,孔孟之师为世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繁花浮生乱 最新章节第二十一章,网址:https://www.6s6s.net/6855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