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山雨欲来(三)(1/3)

作品:《赵氏为王

赵国的局势正如徐瑶所料,数日后禁卫军序列突然实行了大规模调整,大批服役三年以上的军官士卒被外调,名为积功升迁,实为调离中枢。同时从各地驻军中抽调精锐补充进禁卫,多为从军未超过三年的青壮士卒。&;/br&;

赵王此举无疑是想将主父对禁卫军的影响消除,避免上次宫变时候临阵倒戈的事情再次出现。主父在军中的影响多集中在边塞之地,相比较而言内地要少上许多,同样他退位后入伍的士卒相对会对王权的敬畏更加多些。&;/br&;

因为禁卫军是赵王的亲属之军,退位时主父也将禁卫军的指挥权完全交予了赵何和肥义,平时也不多过问。所以这次禁卫大换血主父并未干涉,只是在旁冷眼旁观。禁卫也借着这次换血的机会大规模扩编,编为六营三千余人,从人数上稳稳压过羽林,牢牢控制住宫中四门中的三门。&;/br&;

相比较而言羽林的动作就要小上很多,只是将新卒全部调入宫中,编为两营轮值驻守西殿。主父似乎并不愿意与王党争锋相对,任赵章等人如何劝说也是不许。&;/br&;

禁卫军调整之后,王党接来下的动作就显得直击要害了许多。在一次朝会之上,赵成忽然提到自主父首创虎符制度以来,边军的调动流程似乎并没有完全遵守,将领私自调动军士的事情时有发生。便提议重提虎符制度,希望借此严肃军制。&;/br&;

虎符最早为秦国首创,秦惠文王年间秦王为了加强对军队的掌控,故而用青铜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调兵谴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虎符制度不但有效的限制了边关将领们的军权,使他们只有领兵之权却无调动之权,从源头上杜绝了将领私自拥兵做乱的可能,大大加强了王权。所以为各国所追捧,齐魏等国纷纷效仿秦国也使用了虎符。&;/br&;

赵雍即位之时,赵国当时军制混乱,边关将领大多飞扬跋扈,对王命多有曲意变通。正是鉴于此他强行在军中推行了虎符制度,将几名不服调度的将领或杀或贬,这才让赵国内轻外重的局面得以改善。但随着赵雍王位渐稳,在军中的地位更是如同中天,赵国国内统帅军队多为他的心腹,再加上常年不在宫中,各种各样的虎符多大百种,携带极为不便,渐渐的赵雍也就不在严格于此时,很多时候将军们都只是凭着他的诏令就调动军队。&;/br&;

同时也有更为现实的原因,虎符制度凡事都要请示君王,在加强王权的同时也大大束缚了将领的自决之权。秦魏等国尚且还好,因为咸阳和大梁处于关中和魏国心腹之地,前线的将领请示君王并不需要太久。可赵国却是不同,邯郸地处赵国的最南端,与最北边的云中郡和雁门郡相隔千里,若是遇袭也要做到凡事请示的话,那岂不是坐视敌军长驱直入。&;/br&;

种种原因让虎符制度在赵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当年主父不过是接着此事削弱将领们的权力,待将军权牢牢握在手中后虎符制度便也流于形式,大多时候只是一纸空文而已。所以赵成今日忽然提出,在朝的所有人额恍然醒悟,心知大王是要对主父最为倚重的军权下手了。&;/br&;

若是虎符制度得到了严格执行,从此任何五十人以上的军卒的调动只能由赵王一人所决,这等于生生剥夺了主父的掌军之权,除了亲卫羽林外,他再也调不动一兵一卒。&;/br&;

赵成此举无异于釜底抽薪,直接向主父党发起了致命一击。&;/br&;

赵成话声才落,赵章便迫不及待的跳出来出言反对道;“本君以为不可。”&;/br&;

赵成见他直言不讳,丝毫不顾及自己这个长辈的面子。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氏为王 最新章节第二百一十章 山雨欲来(三),网址:https://www.6s6s.net/67576/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