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升维超车(1/3)

作品:《重写科技格局

《高校人才培养建议书》发布的两天后,大风集团迎来了一众领导。

伴随着国内科研大环境的变化,伴随着华夏科研人才基数的不断扩大,国家也非常清晰的认识到国家科技发展的问题,那就是尖端人才还不够,尖端科技孵化能力也还差点意思,但无论是尖端人才的培养还是尖端科技的孵化都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那就是对平台的高要求。

也正因此,这两年国家开始重视一个东西,那就是国家实验室。

2006年的时候科技部发布了《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提出在新兴和交叉学科方面填补空白,建设若干学科交叉、综合集成、机制创新的国家实验室,也是在2006年,国内一次性筹建了10所国家实验室。

等到2007年,发改委联合科技部和教育部又发布了《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将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归入研究实验体系建设。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国家实验室的建设,比大家想象的要难太多。2006年筹建的这10所国家实验室中只有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在月获得科技部正式批复,其他筹建的实验室就这么一直筹建下去了,始终没能脱掉筹这个字,最后不得不采取降级开办的方式。

一直建不起来的原因也是非常现实,就是没有高校和机构能担得起这一大任,国家实验室的定位是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的,国家实验室一旦建成,代表的就是一个国家的尖端水平,国家实验室的产出是要拿出去到国际上竞争的。

简单来说,国家实验室就是一个国家的科技牌面,是一个国家尖端科技的代表,如果表现不好,还不如不要去表现。

而且华夏搞国家实验室还有一个天然的劣势,米国的24家国家实验室表面上17家都是能源部的,但事实上背后都是军方,可问题是,米国的军方和资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全世界都知道,米国军方还要想着怎么帮资本赚钱呢,但华夏的军方是不可能把核心技术交到资本手里的。

但军方又是一个国家尖端的技术代表,华夏不能把军方核心技术透出来,自然也就没办法像米国的国家实验室那样发展。

同时投入也是一个问题,在米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每年投入10亿米元,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每年投入15亿米元,华夏的国家实验室依托方预算都没这么高。

所以怎么办呢,只能就一直拖着了,等什么时候有这个能力了再说。

国家实验室大体有三种模式,国家监管机构运营,国家监管高校运营以及国家监管企业运营,但华夏一直都是采用的前两种,同时邀请一些企业参与。

但华夏的高校此时都是擅长产出学术型人才,科研型人才的培养确实还不行。

所以知道国家在愁什么的孟谦在2007年的年初就递交了一份国家实验室依托单位申请书,而国家层面确实有这个需求,自然跟孟谦聊了好几回了,今天科技部又带着专家团队来考察了。

“孟总,又见面了。”

孟谦笑着调侃,“几位都不想见到我了吧。”

频繁的跟科技部领导见面,孟谦跟他们已经很熟了。

大家到先去了会议室,科技部这边拿出了打印好的几份文件,直入主题,“根据孟总递交的最新材料,截止2007年5月25日,大风集团全球员工数量共计47683人,其中研发人员21345人,占比4476。在这21345名研发人员中,博士占比26,研究生占比39,华夏籍研发人员占比83,公司累计专利数量162598件,所有数据我们都已核实,确认无误。

今天专家团将进一步评估大风集团的研发能力是否达到国家实验室标准,首先我们想听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写科技格局 最新章节第五百一十章 升维超车,网址:https://www.6s6s.net/56842/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