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寓军于民(1/2)

作品:《重写科技格局

2005年的6月,因为孟谦的重生改变了华夏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但同时,2005年的6月在原本的历史上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节点,而这一历史事件在这一世同样发生,而且借着这一世半导体的发展,这一事件的推动可能会更快。

当天下午,在一个会议室里聚集了几十家企业的一把手,包括大风集,格力,海尔,华为等企业,同时,还有十几名从上面来的领导,孟谦一眼就认出了一个人,辽宁号总工程师,罗少将!

2005年的4月26日,好不容易拖回来又放了3年的瓦良格号终于开始建造,至于为什么会放3年,后世相关的报道也是非常多了,说白了就是不知道该怎么下手,瓦良格号就是个空壳,华夏在几乎没什么经验的情况下想要造航母实在是太难了,所以光是研究并制定方向就耗费了3年。

一名领导上台开始讲话,“非常高兴可以看到我们华夏半导体这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半导体领域的发展中,我们华夏的民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让我们看到了民企的力量。

今年年初,经过各部委的讨论,为了进一步鼓励民企的发展,大家也都知道,国家决定试点国企和民企的合作改革,尝试开放国家战略产业,通过整合国企与民企的力量,实现国内产业升级,推动国家战略产业的发展。

之前的建议稿相信各位企业家也都已经看到过了,今天我们借着这个机会,邀请各位企业家齐聚一堂,对于具体的开放产业和目标产业,做一次解读和介绍。”

而今天接下去的演讲中,所有人最在意的一个话题就是军工。

国内战略产业其实大多还都是抓在国家的手里,2005年真正尝试开放的,就是军工,这也就是著名的航母倒逼产业升级事件。

当华夏开始决定造航母后就发现了一个核心问题,我们在高尖端领域的技术差距太大了,航母竞争的背后,不光是经济实力,更多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尖端材料学乃至燃料工业等领域的竞争。当我们开始挑战像航母这样的东西时,问题马上就开始暴露出来了。

正如军事专家张某某所说,“我们想造航母,于是拿出4000多万米元给造船厂,修路、建船坞、盖工房,只是等这些基础设施都搞完了,才发现我们没有造航母用的钢。”

在过去长达20年的时间里,华夏一直秉承着市场换技术的原则,可问题是,在高尖端领域,人家不换,你拿出再大的市场人家都不换。

所以就逼着华夏自己搞,但自己搞该怎么搞,也是经历了长时间的讨论。

当时社科院的专家就提到了一个事情,霓虹国的财团大多都涉及军工,通过国家和民企的合作发展,一方面可以保证更充足的资金,一方面可以培养更多的人才,另一方面民企可以借此实现军转民,霓虹国汽车和电子行业就是依托着大量的军转民技术发展起来了。

这就是寓军于民理论。

国内正巧这几年民企开始发力,所以在曾经那一世的2005年6月,华夏开启了民企进入军工的时代,等到两年后的17大,明确提出了要调整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走出一条华夏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实现军工与民用工业的供需对接和资源共享,带动民营工业的技术进步。

而这一世,大风集团的一枝独秀带动着华夏整个科技民企共同发展,这就更让国家倾向于寓军于民的方向。

但是作为重生者是很清楚这个事情的发展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主要是军工的核心产业国家还是不敢放,尤其是安全威胁论,民企不忠论始终是存在的,再加上人家米国霓虹国都是从战争年代就开始搞寓军于民了,早就形成了一套体系,就比如说在霓虹国,民企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写科技格局 最新章节第三百八十三章 寓军于民,网址:https://www.6s6s.net/56842/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