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四章 日落行,日出而息(2/3)

作品:《滴血瞳

房。房间宽敞明亮,门窗左右对称。有的苗家还在侧间设有火坑,冬天就在这烧火取暖。中堂前有大门,门是两扇,两边各有一窗。中堂的前檐下,都装有靠背栏杆,称“美人靠。

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吊脚楼是苗乡的建筑一绝,它依山傍水,鳞次栉比,层叠而上。

吊脚楼的形成有历史的原因,也有自然的原因。据建筑学家说,苗族吊脚楼是干栏式在山地条件下富有特色的创造,属于歇山式穿斗挑梁木架干栏式楼房。

从历史来看,苗族的建筑文化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肇始于环太湖地区苗族祖先蚩尤所在的九黎部落集团,他们参与了环太湖地区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创造。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考古发现证实了苗族先民的民居就是干栏式建筑。

趁着还没有进村子,这德叔也开始跟我们介绍起苗寨里面的一些禁忌,他说算是友情赠送给我们的,“你们要注意,进苗寨,尤其是黑苗寨子之后,不可以胡言乱语……”

黑瓦房通常分五柱四挂、或四柱三挂。木制结构,两侧用竹子编封外糊泥墙。木板房上盖小青瓦,梁柱板壁全用桐油反复涂抹,风吹日晒,乌黑发亮。屋前砌有青石板小坪,搁有农具,风车等,屋前后栽有凤尾竹,枫香树或芭蕉林。

进门跨过“虎口”是堂屋。正中埋有“龙宝”,堂上供有“家先”;左侧厢房筑有青石火塘,供炒菜煮饭,右侧厢房摆放家具;左右厢房靠后都摆有两张大床,外用青色蓝色土布大蚊帐罩住。帐内设有壁柜;主人家凡值钱的东西多藏在大蚊帐内。苗家的吊脚楼飞檐翘角,三面有走廊,悬出木质栏杆。

栏杆雕有万字格、喜字格、亚字格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悬柱有八棱形、四方形、下垂底端、常雕绣球、金瓜等形体。吊脚楼通常分两层,上下铺楼板,壁板油漆发光。楼上择通风向阳处开窗。窗棂花形千姿百态,有双凤朝阳,喜鹊闹海、狮子滚球等。吊脚楼的下层多作贮藏粮食的谷仓或摆放家具农具。

楼上则为主人居室或客房。楼外长廊为妇女们绣花、挑纱、织绵、打花带、晾纱、晾衣的场所,和土家吊脚楼不同,苗家吊脚楼上楼的梯子一般设在屋内,而不像土家吊脚楼设在屋外。不论是黑瓦房,或是吊脚楼,苗族民居照例少不了青石火塘。

火塘上悬有杭杆,挂满了薰黑的腊肉、野味。火塘中间立有生铁铸的三角架。每当夜暮降临。劳作归来的苗人围着火塘煮饭炒菜,跳动的火苗映红一张张憨朴和善的笑脸。好一幅温馨、宁静的田园风光图。

如遇亲朋好友来坊串门,围火塘饮酒放歌,唱一曲古老、煽情的山村野调,更是趣味无穷。苗族民居落成,通常要举行传统的“接龙”仪式消灾祈福。这是这个古老的民族对黄河故土的眷恋和向往。苗家的接龙可分为大型的村寨接龙和家庭接龙。两种活动仅是规模大小有别,其过程基本相同。

“接龙”多在黎明时分进行,仪典隆重而热闹,新居的堂屋燃满灯烛,铺开大竹簟,摆好红、黄、黑、白、青五匹彩布、五色纸,闪亮的银饰,花绿的苗装……正堂遍插彩旗,旗下摆有“龙粑”酒肉等祭品。

*的祭台上摆有一只小花猪,一只小黑猪和一只大白公鸡。祭祀开始时,身着大红袍的苗巫一手舞铜铃,一手舞柳巾,绕祭坛狂跳,嘴里念念有词。充当“龙女”的女主人则着盛装,佩戴各种银饰静坐一旁。

苗巫从龙的始祖唱到龙子龙孙,虔诚地代主人向龙神祈祷……祭龙仪式完毕后,众人便抬着女主人,扯起五彩布,跟着苗巫去小溪或水井边接龙。走的线路一般是东方道上去西方道上归。因为按照苗家的习俗;接龙只接东方的青龙,西方的百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滴血瞳 最新章节第八百三十四章 日落行,日出而息,网址:https://www.6s6s.net/55716/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