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螳臂(三)(2/4)

作品:《蚍蜉传

军的冲击,岂能不做万全准备?本来川中多山地,马军难以驰骋,对精于步战的官军很有利。可侯良柱为了此次打一个打的歼灭战,故意择选了广元北城外的平坦坝子作为交战地,其初衷无可厚非,但也无形中为闯营骁骑的发挥提供了便利。

他的军队因为这两个变数,被牵扯到了许多,不但秩序开始混乱,士气也随之慢慢回落。这还不算,接下来的正面激战,二营的技战水平以及勇猛无畏,同样出乎他的预料。郭如克、吴鸣凤的部队或许面对官军时,还处于下风,闯营刘芳亮的二千人是结结实实能与侯良柱手底下的精锐捉对厮杀的。原本预计顶上去三四千人马就能扛住压力,不料实际情况是只有将所有五千多人尽数派遣出战,方能在马步上万流寇的猛攻下基本稳住阵脚。如此一来,原本的预备部队也抽离了大半加入正面战斗,从而失去了对腹背的顾应。

然而,再怎么说,侯良柱终究是留了部分人马来拖延从嘉陵江方向夹击过来的徐珲部。徐珲部的出现的确给官军造成了极大的波动,可侯良柱毕竟久经风浪,他及时调度,仍不至于落败。况且,他还留有一个后手,即是退入构造错综复杂的城下大营,背城与二营打散兵巷战。

侯良柱相信,依靠官军的单兵素质以及城上的呼应,即使面对两倍于己的流寇,也稳操胜券。

但,广元城不期而至的一个举动,让他的军队彻底失去了战斗的意志。

确切说来,是蒲国义的举动。

自打看到城外山坡上树立的那个大大的“闯”字,立于城头负责城防的蒲国义的心就再也没有平静下来过。他内心反复质问着自己一件事:要不要反了朝廷?

从内心深处的感情上说,正科武举出身的蒲国义并不愿意当一个背国投贼的叛逆。他出身农家,是朝廷给了他机会,才得以鱼跃龙门,步入仕途。他很感激朝廷对他的厚恩,十多年来,一直尽心尽责、兢兢业业,以自己的努力报答朝廷恩情。

逼上梁山,这是蒲国义反复告诉自己的四个字。不是他忘恩负义、长有反骨,而是时势所逼、不得已而为之。他之所以心甘情愿付出自己的血汗为朝廷卖命,期冀的便是能给自己、给家人一个美满的生活。自从三年前双亲相继过世后,他所谓的家人,便只剩妻儿二者。可以说,妻儿是他生活工作的全部动力,他愿意为这二人付出一切。

如果此前侯良柱告诉他,你要为了击退贼寇献出生命,死后,家人由朝廷赡养,那么他当会毫无顾忌地上阵杀敌甚至因此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然而事实是,侯良柱告诉他,你要把你的妻子让给我,否则你会死。

凭什么?

同样是死,蒲国义绝不会窝囊到选择任人宰割。况且,他也不想死,他还有太多的话要和妻子倾诉,还有太多的寄托需要妻子陪伴。他还想看着自己的儿子长大,能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等着他挥出沉重有力的一拳,将老迈的自己打翻在地,从此成为老蒲家新一代的希望。

一句话就剥夺原本属于自己的这些,凭什么?

他蒲国义既为自己而活,也为家人而活。如此而言,活在朝廷,活在贼寇,又有什么区别?

其实自始自终盯着战场的无数双眼睛中,没有人比蒲国义更紧张。他等待着机会,一个合适的机会,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当蒲国义猛然下令,将本开启着的城门关闭时,城头上的所有人都惊呆了。背城而战的侯良柱为了给自己留退路、给兵士们看到有生的希望,出战前曾吩咐蒲国义城门务必常开。一旦将城门闭合,可以想见,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必将使无路可退官军精神遭到极大的打击。

城下呼杀声渐大,蒲国义咆哮犹如林中的猛虎:“传我令,速速闭门,违令者斩!”

有军官诧异说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蚍蜉传 最新章节71螳臂(三),网址:https://www.6s6s.net/36142/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