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少年初问道(1/4)

作品:《裂阳残血

雁荡山,又名雁岩、雁山。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

南朝时期,梁国昭明太子在芙蓉峰下建寺造塔,为雁荡山开山之始。唐代,西域高僧喏钜那因仰慕雁荡山“花村鸟山”之美名,率弟子三百来雁荡弘扬佛教。其人被奉为雁荡山开山鼻祖。后,因其地汉化日深,道教兴起,境内永嘉县治下华盖山洞为道教第十八小洞天福地。

那雁荡山便是在江南吴越国境内。

吴越国主钱氏历经三代五主,最后一代国主钱澍(通假,原字为叔带单人旁),少年登基,为人温和、聪慧,治理清明,再加地处东南,几十年境内无有大的战乱发生,因此,国虽小,百姓倒也知足。

吴越王后温良贤淑、仪态端庄,为钱澍生三男两女。最小的孩子是个女孩,刚出生时与哥姐无异,然而三岁后,其眼瞳在月光下渐显紫色,夫妻二人见后不以为怪,反而甚为高兴,为其取名为月瞳,并令其随母姓。林月瞳从小就聪明伶俐、样貌甜美,深得夫妻二人及兄姐喜爱。

此处暂且不提,单说那雁荡山华盖洞天。相传黄帝时期,轩辕氏之臣容成子因在永嘉郡华盖山得道仙升,故得名为:“三十六洞天第十八洞天:华盖山洞。”其实它原本只是个普通的山洞,外厅广大,内有通道,幽深狭促,不知通向何方。唐末一游方道士偶然在此结庐为居,因此处气候温和,宁静祥和,适宜道家修行,故此以后,道士越来越多,道观随之出现。吴越立国后,国主钱缪因深感上天恩德,在此建紫阳观,香火日隆。

金陵,三国时称建康,后改为金陵。南北朝时佛教盛行于化夏,金陵更甚,楼台庙宇广布。中唐诗人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说的便是金陵与它城外最出名的寺庙——鸡鸣寺,当年南朝陈后主亡国,城破时带着他的两位妃子躲于庙内一口枯井中,如今这口枯井尚在。

枯井边一位老尼正在逗着一个一岁大小的男童,“越宝乖,快快长大,将来你可是有大气运的哟!”

此时,夕阳西下,倦鸟归林。

所谓晨钟暮鼓,眼看时间已到鸡鸣寺晚课时间,那老尼将孩子抱进井边一厢房内,放于童床上,又将床上一布猴放在男孩手里,让他抓着,满脸慈爱地对着男童说:“越宝乖乖,太母一会就来啊。”那男童眼盯着手里抓着的布猴咯咯笑着。老尼转身出来关上房门,对着屋外几名中年尼姑说到:“今日晚课,仍是于清、于华你二人负责,唱完《妙法华经》我便要回来,时间久了,越宝会哭闹的。”

众尼恭敬地唱了声“诺”,便跟着那老尼向前殿而去。

“无量寿佛、三清祖师,世间诸多纷争,你留在此地,日后不过徒增烦恼,不如随贫道去吧.”

十二年后,华盖洞天后山,峰高林密,溪流淙淙。一名十三四岁的少年此时正蹲在一处山石后面,眼睛紧张地看着前方。但看这少年一身粗布麻衣道袍,一双大眼似丹凤、如朝阳,鼻直口正,倒是十分俊俏。良久,少年终于轻松的喘了口气。

“终于走开了!奇怪,莽山烙铁头如何会出现在这里,气候不对呀?回头还是问问师父吧。不行,此蛇巨毒,不能让它跑了,不然害人匪浅。”

少年转身拿起身后地上的竹笼,小心地跟着那慢慢在竹林间游走的莽山烙铁头,瞅准机会,等那毒蛇动作稍缓,手中竹笼精准地飞向蛇身,竹笼不偏不倚正好将莽山烙铁头盖在地上。

“道儿,你这手飞刀功夫确也没白练,只是刚才出手时,手还是不稳,动作也有点慢,不过是碰巧被你赶上了机会而已。”说话者是一位老道士,慈眉善目,浩发童颜,仙风道骨尽在此人。

“知道了,师父,”少年撇撇嘴,笑着对老道说:“师父,您不是说此地气候不适合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裂阳残血 最新章节第2章 少年初问道,网址:https://www.6s6s.net/2749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