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七章 分歧(3/3)

作品:《楚臣

时寿王杨致堂也推荐幕宾张宪同时担任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在中枢虽然仅仅是六品的官职,但执掌草拟诏令参与机密审议奏章之权,权势极重。

前朝中后期,中书省掌握决策权,而中书令不常设,或仅为虚衔,身为皇帝近臣的中书舍人,实际上就掌握相权。

大楚政令皆出尚书省,以尚书省为政务中枢,沈漾以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实际执领宰相,但有机会参与机密的中书舍人知制诰等职,犹不是等闲差遣。

黄化杨致堂推荐张宪周启年二人进中枢为官,实际也是要用他们代为参与决策机枢之事。

相比较之下,秦问虽然此时以崇文殿学士兼领知制诰,品秩要比周启年张宪高,但他在沈漾的阴影之下,更多是作为沈漾的扈随官员参与机密,实际上并没有独立的话语权,地位反倒不如周启年张宪显要。

沈漾身体不适,秦问一副小翼关切的样子,张宪周启年却只是袖手站在一旁,等沈漾顺过气来,咳嗽得没有那么厉害,则继续刚才在衙署里还没有谈完的话题。

秦问站在沈漾的身侧,听着张宪再次声明他坚决从棠邑军手里收回邓均两州的主张,只是微微蹙着眉头。

第一次河淮战事在很多人看来,结束得实在是有些草草了事,以致孔熙荣率两万兵马十一月上旬从北线撕开防线,抢在招讨军之前占领邓均两州成为事实,金陵这边到现在都还没有彻底恍过神来。

这近一个月来,控制南阳盆地秦岭东南麓及武关道的邓均两州的辖管权归属,成为朝堂争议的焦点。

后续打击退守到郧阳房陵以西的汉水上游地区的襄北叛军,甚至退一万步讲,李知诰率残军投靠蒙兀人,朝堂之上,相当一部分王公大臣,都认为以右武卫军右武骧军为主力的招讨军,能完全胜任后续的作战及防御任务,并不需要棠邑军参与进来。

信王杨元演也好,寿王杨致堂也好,都主张言辞严正的勒令棠邑军从邓均两州撤回淮西休整。

张宪的话,代表着寿王杨致堂的意见,秦问不敢苟同,没有沈漾的许可,他也不会言辞激烈的反驳,但他不意味着他连神色都要掩饰得滴水不漏。

事实上,此时朝堂之上,担忧西线形势会进一步恶化的,除了韩道铭陈景舟韩道昌等棠邑系大臣外,也不是没有其他人……
本章已完成! 楚臣 最新章节第七百零七章 分歧,网址:https://www.6s6s.net/56463/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