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二章 河南王(下)(3/5)

作品:《篡唐

&ns;“窦公,颜先生。”

李言庆深施一礼,窦威坦然受之。

颜师古连忙起身,“郡王登门,下官未曾出迎,已是大不敬之罪,焉敢再受郡王如此大礼?”

郡王?

说实话,王明伟在门外称呼李言庆为郡王的时候,言庆心里并不是不奇怪。

因为按照规矩,王明伟可以称呼他世子。李孝基身为亲王,又只他一子,怎可能会一门出二王呢?

且不论这亲王和郡王品秩虽然不同,可这姓质,基本上一样。

难道,因为自己横扫河北,故而被提前封赏?这……似乎有点不太合乎规矩!

“颜先生休要客套,当年若非你暗中多有照拂,李言庆焉能有今曰之成就?世绩和宏毅都说了,当初他们借给我的那些书籍,有大半都是先生暗中赠与。言庆虽与先生无师徒之名,但这授艺之恩,却不敢忘怀。

先生还是快快请坐……”

若谈论名气,李言庆现在未必输于颜师古,甚至略高一筹。

可是这态度上,却依旧非常恭歉。令颜师古心中大快。人常说三岁看老,李言庆虽然已功成名就,但并未因此而似大多数同龄人那样忘乎所以。也唯有这般品德,他才能有今曰的成就吧。

颜师古和李言庆客套一番,分宾主落座。

当然了,这里虽是巩县,是李言庆的地盘。可这小小的驿馆里,李言庆却是客人。

窦威极为满意的捻须而笑,对于李言庆这种恭歉的态度,非常高兴。

当年,他是看在李渊李孝基的面子上,出帮助言庆。只是没有想到,十载之后,昔年垂髻童子,如今已茁壮成才。这也使得他心中生出万般感慨,当年若是让禅师与这少年多多交往,也许今曰就是另外一个景象。

禅师,全名窦禅师,是窦威的独孙。

从小随父亲生活在长安,颇有纨绔之气,令窦威非常不满。

窦家三代子弟,如今出头者并不多。除了窦抗之子窦诞之外,似乎也就是以窦轨之子窦奉节最为出色。可在当年,窦奉节是什么状况?窦威心知肚明。甚至连窦轨也因为李言庆,而变得非同凡响。他雄踞岷蜀,掌控成都,已成为窦家的支柱之一。而这一切改变,似乎也正是由窦奉节与言庆相识开始。一想到这些,窦威就有些后悔,当初还是小觑了李言庆。

“养真啊,一晃十载,未曾想你竟成就如斯。”

窦威感怀道:“听说河北局势,基本上已经平定,全赖你之功勋,皇上闻之,也甚为开怀。”

李言庆正色道:“河北战局,非我一人之功。

此当今万岁指挥得当,将士拼死效命。若非皇叔在河南呼应,牵制住清河兵马;若非薛大将军出击及时,震慑河北宵小;若非燕郡王渡易水夹击,使得窦逆腹背受敌,言庆焉能获胜?”

窦威闻听大笑,“胜不骄败不馁,此方为大将之风。

养真啊,说实话我来之前,还担心你过于骄狂。如今看来,无需我再提醒,你比我想象的更加出色。”

颜师古也说:“我在长安听闻窦建德十八万大军兵进邺城时,也着实担心不小。原本以为会有一场恶战,却不成想郡王竟胜得如此轻松。当年世绩曾对我说,郡王可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篡唐 最新章节第八二章 河南王(下),网址:https://www.6s6s.net/53536/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