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令人发指(1/3)

作品:《大明都督

董大炮一步登天,成了真正的军官,当时激动的不知道该怎么好,毛文龙就拉住他:“听你的名字就是一个老炮手,来来来,给我演示一下。”

董大炮一听说操炮,立即丢掉了拘束谦卑,恢复了神情飞扬,蓝本半百萎缩的身材,也似乎年轻了很多,带着毛文龙走到了一门红衣大炮跟前,对着他滔滔不尽的讲解起来,一边讲解,然后问毛文龙:“大帅想要打多远?”

“这个东西能打多远?”毛文龙就反问道。

董大炮就拍了拍眼前的这门红衣大炮:“这门炮有2000斤,最远的间隔可以达20里路。”然后一指边上不远的另一门:“那一门叫将军炮,重500斤,最远的间隔可以打十里路,而那一门更小,也就300斤,能打五里路。”

然后摇指着远处的一门细长的火炮:“那叫佛朗机炮,它是由子母两炮组成,射速快,但间隔近,能打三里路远。”

随着这个董大炮的指导,看的毛文龙是一脸黑线,一脸瀑布汗。就这200门火炮,最大2000斤的红夷大炮,到最小不足百斤的虎尊,最笨拙古老的直筒炮,到先进子母的佛朗机炮,林林总总,简直就是这个年代的大炮展览馆。

明中期以前中国的火器技巧与西方同时代火器的发展相比并不理想,中期以后火器制作已落后于西方。该时代中国火炮的缺点太多,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器重火炮各部尺寸的组合搭配。所制火炮炮身与口径之比不符合“模数”理论,性能拙劣。

明初火炮生产量相当可观,铸造工艺也很高超,火炮基础上形成了细长、短粗两种类型,但从史料记载和出土实物的铭文可知,明初甚至直到清代火炮大多是以重量作为衡量其性能优劣的根据,这远远没有以炮身与口径比例搭配为重要性能参数科学公道。尽管传统中医学有“等身寸”概念,晋代裴秀把“分率”作为制图的六法之首,以及建筑设计方面宋代履行过“材分”制,但在中国古代火器制作中没有产生类似的“模数”概念。铸造炮简直就是为所欲为,根本就没有同一的规格标准。

在明朝人铸造大炮的时候,更是脑洞大开,比如说边上那一溜佛朗机炮,从明朝嘉靖二年,葡人率战船侵进广东新会西草湾,明军生擒42人,并缉获其“佛郎机火炮”之后。创造这东西是个好东西,无论是在火力、射程、命中率和结构诸方面,均超过了明朝的神机枪炮。明廷于是积极吸收、推广和改良此项技巧,仿造成了大样、小样、中样、马上、流星炮、连珠、万胜、日出、无敌大将军、铜发贡、百子等佛郎机火炮,名目多到令人发指,即便是最熟练的炮手,都能叫你晕头转向。

这尽对不行,等自己未来将孙元化找到,在具备了钢铁,就将这粗笨没用的东西全部摒弃,直接铸造射速快散热好的佛朗机子母炮,同一大炮口径和样子,这样才干批量的练习出精良的炮兵,加强火器的建设。

不过那都是后话,现在必须解决眼前的问题。

董大炮就询问:“大帅,你要我将这门炮打多远?”

毛文龙就收起来暂时还不现实的理想,伸着脖子朝城外看,大约在八里路上的间隔,有一棵低矮的松树,毛文龙就一指那里:“就打那棵松树吧。”

董大炮就眯起一只眼睛,然后将大拇指伸起来,左右的比量一下,然后左右眼睛分辨张合,嘴里嘀嘀咕咕,然后汇报道:“那棵树离这里八里半路,我现在就给大帅示范。”

首先用蘸了水的墩布,将炮膛清算,然后拿起一个木勺,在木桶里舀了一勺子炸药却不是倒进了炮口,而是先捏了一点放到嘴里品尝,咂吧咂吧嘴,那真的是津津有味。

这个举动,当时让毛文龙目瞪口呆,他实在是不明确这个家伙要到底干什么?

董大炮看见毛文龙困惑的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都督 最新章节第367章 令人发指,网址:https://www.6s6s.net/47/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