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缘分 古塔论画(1/3)

作品:《戎州往事

第三十章:缘分

五、古塔论画

1968年下半年油画《**去安源》风靡全国,印刷厂开足马力,哗哗哗地印,很快就覆盖了所有能覆盖的地方。不仅如此,当这画的印刷品通过新华书店到各单位时,单位还组织员工喜迎宝像,在大街上敲锣打鼓地欢呼游行。

城里前不久刚迎接领袖送给工人的礼物——芒果,也是盛大游行,载歌载舞,锣鼓喧天。这次是迎接领袖本人画像,游行更是闹热非凡。画被布置在竖立的巨大的木架子上,有人抬的,有车推的,都被欢呼的人簇拥着,走在游行队伍最前面。后面紧跟的是举着欢迎横幅的人,然后是锣鼓队伍。敲鼓的壮汉,头上扎着红带子,腰上也缠着红绸带,一起一落的鼓槌上也系红绸子,激昂的鼓点,引导着后面迎接“宝画”的革命群众。一路上锣鼓喧天,红旗招展,欢呼声不断,响彻九霄外。

张二胡走在游行队伍中,他对游行没兴趣,想着自己的心事,机械地随着队伍走。他不时抬头看着走在队伍前面的赵洁,她那熟悉的大辨子,拖到腰际,那手绢扎成的蝴蝶结,随着行进的步伐在后背翻飞着。他和赵洁的恋情早已经公开,团里的人似乎都接受了这种现实,就连那个演洪常青的演员也明白了这点,不再总缠着赵洁。而让他不安的是,赵告诉他,书记昨天笑嘻嘻地对她,准备跟她介绍一个人,不像是开玩笑,也没有往下。张二胡想,是啥人?值得书记亲自出马?

“张二胡,你们团也出来啦。”

“张二胡,你们出来的人不少啊。”

正在想心事的张二胡被招呼声惊醒,原来是迎面走过来的队伍中的老桑和大史在喊他。那些年各种名目的游行,有时是一个接一个的,有时是隔三差五来一次。游行队伍很多,都要经过主要街道,街道并不宽敞,只能缓缓通过。当不同的游行队伍从不同方向交汇时,游行队伍往往得擦身而过,再加上围观的群众,主要街道上是熙熙攘攘,人潮如流。此种盛况,成了那些年月的一种景观。

“你们也出来了,看见老万了吗?”

“没有看见他。他们单位人少,是集合在化系统的队伍中走的,听他们出来得早,有可能已经回单位了。”

两支游行队伍交错后,又沿着各自的路线走开。这时街边围观人群中吴能和李轼正在驻足观看,他们从图书馆出来,正准备去找方二一道去江边的,赶上了游行队伍,拥挤得走不动,干脆停下来看一看。吴能认识张二胡,他跟张二胡学过吹笛子,跟张二胡算是亦师亦友。他冲张二胡挥挥手,张二胡漫不经心地点点头,还在想他自己的心事。吴能告诉李轼,这人就是张二胡,笛子吹得好,不比他们团里专门吹笛子的人差。

听吴能一,李轼只是随意看了张二胡一眼。他对任何乐器都一窍不通,所以对当地的乐坛翘楚也不甚了了。但这张脸他有点面熟,他在脑壳里搜索是在啥地方见过。此时的他也想不到一年后,张二胡会和他在一个工地混饭吃。这时他们只是看客,不在学校了,也不参加诸如此类的活动,只是冷眼旁观这些闹热的活动,觉得是那样的可笑。不过就是一张领袖画,居然能引起这样大的声势。

吴能问:“前一阵迎接老人家送给工人的芒果也是这样气氛隆重,你看到了吗?”

“没有。听了,在家里没有出来看。我最烦这些乱哄哄的活动,锣鼓声大得来把耳朵都震聋。上街要是遇见跳忠字舞的,跳的人跟打了鸡血一样,一个二个扎劲得很,我都绕着走。对多数人来,隆重只是场面上的事,虔诚是呈下降趋势。”李轼摇摇头回答。

“是啊,你这一,我就想起一两年前,我也是这样起劲的,满大街游行,挥着一本语录,还满以为自己最革命似的。现在想起来,自己都觉得可笑得很。”听李轼像打了鸡血,吴能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戎州往事 最新章节第149章 缘分 古塔论画,网址:https://www.6s6s.net/13806/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