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端阳 故人相逢(1/3)

作品:《戎州往事

第二十二章:端阳

一、故人相逢

端阳节快到了。

老黄牛和李轼一同了到星街。老黄牛要到星买一些过端阳节的菖蒲、陈艾等东西,他他们家兴挂这个。李轼则是经过星街回家。

星街,从李轼记事开始就是一个自由市场。星街西端起于昌宫,东端止于三道拐。昌宫,原本是一座很巍峨的建筑,高昂的大门、青绿的琉璃瓦、翘起很高的飞檐、宽敞的庭院,正处在星街、仁爱街、慈善街、金玉街4条街的交汇处,很闹热的。昌宫后来成了一个蔬菜站的所在,再后来,随着城市建设,跟旁边的牌坊一起消亡了。

这条街的市场,市管会的人有时管,有时也不管。端阳节前,大街上都是卖陈艾、菖蒲的,还有包粽子用的竹叶、笋壳叶摆满大街在叫卖。还有一些卖草草药的,也摆开了摊子,雄黄、朱砂、山奈、柏子、白芷、川芎、芩草等在商店和地摊上都有出售。很多人家都已经把陈艾和菖蒲挂在门框上,陈艾深绿的叶子一面深,一面浅,菖蒲颜色虽然嫩绿得晶莹,而形状则像一把把利剑,刚劲挺拔。一条大街一夜之间,好像盆景上了门,上了墙,四下里流溢着陈艾那种浓浓的苦涩味和菖蒲那种淡淡的芳香味。

一些卖粽子的店子早在半个多月就开始卖粽子。粽子本身那种醇厚的糯米香味和粽子叶清香味,也在大街上流淌。吆喝声、叫卖声提示人们,端阳节快到了。

粽子的起源传,李轼晓得,是为了保护屈原的身体不被鱼儿吃掉,于是老百姓往江里丢粽子。端阳节还讲究吃咸鸭蛋,这有啥典故,他搞不清楚,也没有去想它,也许就是千百年来的习俗吧。李轼对这些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在中国的食品中,圆形的居多,唯独粽子是棱角分明。不过他也没搞清为啥子。

“革”开始后,很多传统习俗被归为“四旧”之列,被扫荡得一干二净。一些传统节日也未能幸免,端阳节一些习俗仍保留下来,可能是沾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光吧。但节日的气氛已经远不如从前。

各家门框上挂的陈艾、菖蒲,白天据是为了辟邪,那蒲剑就是要斩鬼驱邪,把鬼挡在门外。到了晚上,就用来熬水洗脚,这样可以防止蚊虫叮咬、舒筋活血。各家还有喝雄黄酒的习惯,在娃儿额头上涂抹雄黄,画“王”字,也是为了辟邪驱毒之类。可见端阳最早的起源还是跟气候、季节变化有关,跟人类为了预防疾病,保持健康有关。

老黄牛和李轼一边走一边摆龙门阵。忽然,老黄牛停下脚步,原来,他看见了李玉芳。

城圈圈虽,却人海茫茫。他们分手后,老黄牛就没有再见到过李玉芳。新婚的欢悦,头生儿子带来的快乐,很快就过去。接踵而来的艰难,他得疲于应付,让他很难想起那个热情洋溢的李老师。

十多年不见,老黄牛还是一下就认出对方。原来青春洋溢的李老师已经不见了,正是仲夏,老黄牛曾经很熟悉的那格子连衣裙没有了,一身上灰下青的衣服。面前的李玉芳是一个中年妇女的打扮,长辨子不见了,一头短发,已经有了白头发。穿着还是那样整洁,人还是那样修长,面容却是憔悴,往日焕发的容颜已经没有。手上拎着一些陈艾、菖蒲,还有一些竹叶,看来是置办一些过端阳的东西。李玉芳也看见了老黄牛。两个人呆了一阵,还是老黄牛先开口,不是冲李玉芳,而是冲李轼。

“李,这是李老师。”老黄牛对李轼,为的是打破尴尬。接着面向对方,“这是李轼,一起干活路的。李老师来买东西,我也是……”

李玉芳没有听老黄牛下去,冲李轼点点头,“你叫李轼,你母亲是不是叫岳洛?”

“是。”

“你母亲教过我……”李玉芳迟疑片刻,又,“我也认识你父亲,我们在一个农场呆过,他去世我晓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戎州往事 最新章节第106章 端阳 故人相逢,网址:https://www.6s6s.net/13806/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