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章 国有二主(3/3)

作品:《大明时代之死人香

三府沿着京杭大运河这条大动脉卷集到浙江各地。的确,在这个留发不留头的时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极具煽动性。

关于那高旭的话题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那义阳王被驱逐出崇明之后,他流亡到浙东,企图想得到浙东官绅们的支持,但他在崇明的所作所为实在让人无语。他竟然强抢那声势如日中天的高旭的未婚妻,又是名臣沈廷扬的爱女,这种好色作风着实让人痛恨。因为去年蛤蟆天子弘光称帝之后,第一步就是大选秀女,充实后宫。再说,这个义阳王名声极差,浙东官绅哪能奉他为主。

正因为高旭的威名,以及沈廷扬的声望,当张国维收到沈廷扬的亲笔书信之后,不敢等闲视之,立即召集朱大典、钱肃乐、郑遵谦、方国安、王之仁、张名振、熊汝霖等人商议。

沈廷扬的书信中强调如果唐王在福建登基称帝之后,浙东不宜再立监国,不然大敌当前,同姓相争,岂能成中兴大业?如果浙东诸位同仁没有收到福建唐王称帝之事,则派人核实。如果唐王未立,则诏告天下,再立鲁王,以免国有二主。

沈廷扬的意见得到了朱大典、钱肃乐、郑遵谦、方国安等人的拥护。沈廷扬的意见很明确,如果浙东没有核实唐王称帝,就冒然让鲁王监国,造成国有二主的局面,这个后果要浙东负责。

而且,浙东的绍兴政权也将得不到崇明的支持。

当时是在七月初,正是江阴大捷声名远扬之时,沈廷扬的意见极具份量。在浙东,不论是浙江总兵方国安,定海防倭总兵王之仁,还是石浦参将张名振,如果以战力计,他们自认无法击溃有号称有十万之众的刘良佐部,以及满将尼尔康的一千精锐白甲旗兵。至于像郑遵谦、钱肃乐这些义军首领,更也不用提了。

但问题是,万事俱备了,鲁王朱以海这股东风也从台州接到绍兴了,只要奉鲁王为监国,有着拥立之功的大伙儿就可以封侯拜相,比如某某大学士,某某部尚书,某某侯,某某伯,立马可待。光凭沈廷扬一面之辞,如果不奉监国,这些官位就真都成了浮云了。

在历史上,鲁王朱以海出任监国是因为浙东士大夫为了反抗满清剃发令而自发组成的抗清政权,具有很大的地区性特色。参加拥立鲁王的官绅开初不知道唐王朱聿键已经在福建继统。

但现在的情势是,因为高旭的一番先见之言,使得沈廷扬忧虑将来国有二主的危机,从而赶在浙东官绅奉立鲁王为监国的十几天前,告知了唐王继统的消息。沈廷扬的行动,高旭当时并不知情,他正为了应付博洛的满清主力而焦头烂额。

虽然同意沈廷扬之见的有一大半,但以张国维、王之仁、熊汝霖、张名振为首的另一半官绅将领认为奉立鲁王已成箭在弦上之势,他们认为“国当在变,凡为高皇子孙,皆当同心戮力,共图兴复。……有功者王”。只要他们能奉立鲁王恢复近在咫尺的杭州,实现当年南宋赵构一般的半壁江山,鲁王便有称王称帝的资格。

因为有争议,鲁王朱以海的监国之位迟迟无法落实。

到了七月十七日这一天,浙东官绅关于立与不立鲁王为监国的纷争也成了白热化。

七月十八日,这个原定鲁王监国登位这一天,因为一群不速之客的来到,所有的纷争戛然而止。
本章已完成!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 最新章节第四五章 国有二主,网址:https://www.6s6s.net/11667/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