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章 兴办新学(2/3)

作品:《大明时代之死人香

正是诞生在十七世纪中叶。而十七世纪,正是东西方科学落差的开始。如果有适合的土壤,在东方,未必不能诞生像牛顿这般伟大的科学家。

如果没有,高旭就去培育,去引导。

高旭还打算提倡白话文教育,说实在,满篇的之乎也者,实在是让人头晕。中国古代四大名著,除了《红楼梦》之外,《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成作于明朝。而这些著作都是以白话文所写。

文字的通俗性易于推广学习,对于白话文,顾炎武不是迂腐之人,自然也是支持。

除了推广白话文,高旭还推广现代规范的标点符号,这样可以大量减少因断句错误而产生的歧义。

在教授新学的同时,从小就向学生灌输反抗满清的民族思想。像后世一样,早上的升期仪式,培养学生对中华旗所代表的汉民族的忠诚与奉献精神。十年之后,他们将成为同盟会与同盟军中驱逐鞑虏的最坚定的力量。

至于生源,在高老庄内,高氏收养的来自江阴、常熟、嘉定各地的孤儿已达数百人,其中大都是同盟军中英烈的后代。这些孤儿个个身负血仇,是未来反清力量中最纯粹的种子。除了这些孤儿之外,再加上高老庄内庄民的学童,总共将近三百多八岁到十三岁左右的适龄儿童将是高旭暂行新式教育的第一批学生。

对于学校的名称,为了区别于古代的私塾,高旭最后决定暂时以“同盟公塾”为名。

由于生源大都来自高老庄内,高旭便把同盟公塾的校址选在高老庄的西坊。

高老庄分为内外两城。内城是高氏的心腹地带。外城则由东、南、西、北四个庄坊组成。东坊主要是手工作坊区,南坊是商贸区,北坊是高氏工坊重地,西坊原是一片空置的良田,因为高旭在江阴创建高字营,这西坊安置着来自江阴的第一批高字营军属。当然,如今则称之为同盟军军属。

同盟公塾选址在西坊,自然是因为大部分的学生都来自西坊的同盟军军属。

对于公塾的营建,高旭完全是按照后世学校的布局,有教学区、寝室、食堂、教谕区以及操场。

开办新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光要编写新学课本,招聘教谕,而且要新建校园。所以,高旭定下了大致的新学计划之后,基本上由顾炎武筹办。还有一个多月的筹备,九月初一,将是开学的日子。

在高老庄内的各处告示墙上,张贴着大量的招生广告。对于适龄儿童的入学,高旭几乎是采取了强制性的措施。同样,在招聘教谕的广告也贴遍了整个崇明城。教谕那优厚的报酬着实让一好为人师的老夫子们趋之若鹜。但这些老夫子却十有**被顾炎武涮了。

作为同盟公塾的训导,顾炎武在高旭的支持下,可以彻底地实行他的治学思想。他需要的教谕不是那些只懂之乎也者的腐儒,而是那些有着实干与革新精神的热血书生。幸好江南人文昌盛,从来不缺这些人才。

对于高老头来说,高旭的瞎折腾已经让他们麻木了。高旭要在西坊圈出大片良田来建校舍,高老头先是暴跳如雷,恼道:“旭儿,你知不知道这片良田值多少银子?你知不知要筹建出你所规划的校舍要花费多少人力财力?还有你说要每个学生都要一套课本,老天,要印刷这数百套课本需要多少银子,你又知不知道?还有,你要高价聘请教谕,每天还要提供免费的早饭与午餐,诸如此类的开销,最后,你又说这是义务教育,不收学费的。也就是说,这是铁定赔本的买卖。旭儿,这样折腾下去,咱们高氏早晚得破产。”

高旭只是静静地望着高老头道:“父亲,相信我,十年之后,等这一批学生成长之后,你就知道这个公塾的价值。”

高老头叹了一口气,苦着脸道:“你说的,为父也理解,但是旭儿,你不要说十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 最新章节第四二章 兴办新学,网址:https://www.6s6s.net/11667/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