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初战舍桥(3/4)

作品:《大明时代之死人香

江阴的陈明遇陈典吏必开城奖纳,鼓以忠义,有功必赏。献清兵首级一个,或者给银三两,或者下拜敬其忠勇。

那个大汉领着乡兵来到高旭面前,抱拳道:“大恩不言谢。在下舍桥徐玉扬。不知兄弟如何称呼?”

“高旭,高取义。”

高旭抹净脸上的血污,忍着阵阵从胃里上泛的恶心,强作着笑脸,也是像那大汉一般抱拳道。

那徐玉扬敢一人当桥,阻拦二百清兵过河,端的是过人的勇力。高旭见他生性豪爽,心中起了结交的念头,神色之间对这年届三旬的徐玉扬更添一份敬重之色。那徐玉扬见高旭居功不傲,上阵杀敌的身手虽然不够利落,但胜在勇往直前,心里也对高旭颇有好感。于是,徐玉扬热情地挽着高旭的手臂,拉着他就要到宗祠里向村民介绍这个舍桥的大恩人。

但高旭却推托道:“徐大哥,我得先看看兄弟的伤再说。”说罢,高旭命人从草丛里拿出那个随身携带的急救箱,开始处理那些受了重伤的高字营兵士以及舍桥村民。高旭初次上阵,不顾死里逃生的筋疲力尽,也推托了徐玉扬的慰劳,就开始救死扶伤,起的自然是那种收买人心的心思。

作为曾经的外科医生,高旭的职业水准不容置疑。徐玉扬见他处理那些伤员的创口,手法独特而又见效,神情专注而又忘我,不光是徐玉扬,在场的所有人都对高旭肃然起敬起来。

所谓杀敌一千,自伤八百。凭着村民的桥上水里的相助,而且又在突袭之下,三百高字营虽然歼灭了二百多清兵,但高字营的死伤也达三成。其中死伤的大都是那些常州城里的混混。这些混混虽然激于忠义,可一旦上了战场,还是免不了被各种负面情绪支配。越怕死就越死得快,这是沙场铁律。

幸好高旭在常州城收购了大量的金创药,所做的也只有简单的止血和包扎。在舍桥宗祠外的场地上,高旭处理了近百名伤员之后,才随徐玉扬到宗祠里休息。这时也是日头当午的时候。

这时,舍桥附近的数百山民也闻声赶到村里助阵,听说一支号称高字营的白巾军杀退了清兵,而且那个高字营的首领——高旭高取义不仅杀敌英勇,而且擅长于救死扶伤,犹如再世华佗,是个忠义两全的人物。

那徐玉扬对高旭更是推崇之极,拉着他的手向着乡里乡亲们大夸特夸,壮言道:“能杀人的是好汉。但能杀人又能救人那可是好汉中的好汉,我的高兄弟就是这般的英雄人物。”

但高旭没有被徐玉扬的夸奖冲昏了脑袋,因为他在一片赞颂之声中听到乡民随之而来的疑惑:“这高字营怎么都是剃过头的?”

高旭担心的问题马上摆在眼前了。这个时期,往往以有发无发来区别一个人的身份。当时反清的军队,见到已剃发的汉人,往往以清兵鞑子相待,杀戮极重。蓄发的要受到清兵的屠杀,而剃发的却又受到反清军队的屠杀,无论剃发还是蓄发皆为两难。

当村民们问起高旭这白巾军高字营的来历时,高旭知道自己所附之身曾为清兵的事实是瞒不了天下人的。倒不如现在大大方方地承认。听了高旭曾身为清兵辎重营的千总,有些脑筋转不弯来的乡民们的看着高旭的眼色就有点异样了。

那徐玉扬听了倒不以为然,道:“高兄弟虽然吃过清朝的饭,但他现在已经造清朝的反了。难不成今日堆在宗祠大门口的一大堆鞑子的头颅是假的?而且高兄弟身在曹营心在汉,如何他举义反正更是难得可贵。如果不是高兄弟,今日我们的舍桥村早成了一片焦土,全村三百多户人家全成了鞑子的刀下冤魂。”

乡民们听罢一阵附和称是,但神色之间却没有初时那般热情了。

而这时,一个乡兵的游哨跌跌撞撞地跑进宗祠,大声报道:“鞑子又来了。这次来的不是几百,而是几千人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 最新章节第九章 初战舍桥,网址:https://www.6s6s.net/11667/10.html